016 - 676 0079 sparkofwisdom824@gmail.com
购物车
{{x.product_name}}
{{x.qty}} x ${{x.price}}
总额
${{sub_total_price | number:2}}

爱与记忆,在泥土中慢慢发芽

 

《外婆的菜园》是一本极其安静的绘本。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浓烈的情绪表达,却在一页页平实的描写中,缓缓唤醒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某种温柔。

 

它讲述的是一位孩子与外婆——芭芭(Baba)之间的日常相处,场景设定在一间位于硫磺工厂后的鸡舍,那里是芭芭的家,也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熟悉的地方。

 

每天,“我”穿过街道、绕过矿厂,来到这座屋子。厨房的马铃薯蒸汽中是她的身影;花园里,她弯着腰拔草、种菜;下雨之后,她穿上靴子,带我一起在水沟、人行道寻找蚯蚓,再一条一条放回花园的土壤里。

 

这个动作 - “捡蚯蚓”,贯穿了整本书。它不是劳动的动作,更是一种关系的维系、一种爱的语言。小时候,是外婆在照顾我,牵着我的手教我如何与土地相处;长大之后,当她身体衰老、语言不再清晰,我学会了她的样子,蹲下来,自己去捡蚯蚓,再埋进土里。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不在于情节,而在于它如何细腻地表现出“记忆”与“情感”的传承。作者乔登・史考特在后记中提到,这个故事来自他真实的童年经历。他的芭芭是波兰移民,经历过战争,住在条件简陋的鸡舍里,不懂英语,却用食物、动作、眼神和笑声与他沟通。她节俭地生活,却在雨后的街头耐心捡蚯蚓,只为了那片她亲手照料的花园。那不是园艺,那是她的信念。

 

绘本的图像叙事非常出色。画面在主观与客观之间穿梭,有时是记忆中的滤镜——厨房的蒸汽、外婆的身影、雨落在鞋尖的声音;有时又冷静克制,如纪录片般捕捉着生活的表面——外婆静静坐在窗前,孙子在雨中缓缓前行,手里捧着一只只蚯蚓。这些画面无声,却极具力量。

 

主观镜头赋予记忆温度,客观镜头保留现实的重量。两种视角交错,让情感在“亲密”与“距离”之间流动,带出绘本最深的质地:爱不是高声喊出来的,而是在细节中、在动作里慢慢堆积的。

 

《外婆的菜园》不直接谈论失落与离别,但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时间在流逝,角色在变换,但那份爱与牵挂并未散去,而是透过重复的动作,悄悄地被延续下来。

 

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是孙子在雨中蹲下身捡蚯蚓,而外婆坐在窗内静静望着他。两人之间隔着一层玻璃,没有言语,甚至没有互动,却仿佛彼此心照不宣。这是爱的接力棒交出的一刻,也是我们成长中某个静静发生的时刻:你终于明白,曾经照顾你的人,如今需要你温柔地回头。

 

这本绘本的安静,不是空白,而是一种深藏的情绪张力。它用最小的画面,说出最重的情感。用雨水与泥土、食物与植物,把一段关系种进了记忆里。

 

它没有真正的结尾。蚯蚓被埋进土壤,菜园静静等待着下一个季节。而孙子还在雨中,继续走着,继续学着她曾经教他的方式,照顾这片土地,也照顾他所珍惜的一切。

 

有时候,我们不是因为伟大才去照顾谁,
而是因为,我们还记得,有人曾那么细致、那么坚定地照顾过我们。

 


 

如果你愿意,这本书可以陪你慢慢走过一些安静的时光;如果你愿意,它也可以成为你和孩子谈“记忆”、“陪伴”、“成长”的开始。

 

《外婆的菜园》不是讲述离别的书,而是讲述如何将爱种进泥土、种进身体的书。

 


 

 

Related Link

  • Image Description

    Podcast绘本读书会 - 《外婆的菜园》

    了解更多
  • Image Description

    podcast读书会-深度解析-世界第一的草莓

    了解更多
  • Image Description

    podcast读书会-深度解析-麦基先生错过巴士的那一天

    了解更多
  • Image Description

    podcast绘本读书会-深度解析-可可的新旧衣

    了解更多
  • Image Description

    podcast读书会-深度解析-贝蒂奶奶的娃娃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