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蓝伟莹老师继畅销作品《教学力》后又一力作
所有教学者、学习者及家长,无法忽视且需刻意练习的《提问力》
「探究」与「素养」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关键字,
父母与老师更要成为启动孩子思考的提问者!
善用提问,促进聆听、对话与思考,发现与看见「关键理解」,
透过提问,优化解决问题,激发创意潜能,建立互动关系,驱动更好的改变!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提醒:
「传统上既定的讲课特征,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
但这种提问常常以取得答案为满足,而不是引起疑难,由师生共同讨论。 」
超过25年教学资历,长年投入客制化师资培育的伟莹老师,累积了上百场教学工作坊的带领能量,
8年来更是踏遍全台县市,是第一线学校与教师长期且深度的陪伴者。
从培养教师优质教学力的初衷出发,这次更聚焦探究「提问」的本质:
不仅从教育哲学的思维源头,爬梳提问的内涵(WHY)、提问需求的情境(WHAT),
更深入讨论提问历程的关键(HOW)以及提问实践的场域(WHEN & WHO),
是资深教育工作者与师资培育者,针对教育与教养现场的「提问力」深刻体悟之作——
★如何创造有益学习发生的课堂?
★如何激发师生共构的精彩对话?
★「发现」与「验证」脉络的提问,有何不同?
★孩子的提问过于发散,怎么改善?
★4种NG提问陷阱,怎么避免?
★如何透过7个问题,确认孩子是否已经掌握「关键理解」?
★我们的提问用语是否足够「中性」以促进孩子思考?
★如何透过提问,让学生成为会思考且自律主动的人?
★身为教师社群领导者,如何促进对话与反思?
★ 如何透过聆听与沟通,使团队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如何促进亲子间有爱无碍的沟通?家长如何提问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就从《提问力》这本书开始,跟着伟莹老师,
大人和孩子一起练习,把思考的天性转为更好的思考习惯:
→大人善用提问力,成为更好的引导促进者、课堂设计者,以及组织领导者。
→孩子学习提问力,发展探索世界的另一双眼睛,培养严谨的思考与判断力。
从「提问」的目的、脉络、类型、方法与语言,帮助读者掌握「提问」的关键,
并将「提问」有效应用在亲子教养、学校学习与领导共好三大领域中。
因为,伟莹老师深信:
提问,可引导自己及他人「看见并反思」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意义。
能够提问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探索者;
能够反思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参与者。
谁适合阅读《提问力》?
1.适合教师阅读:透过提问,重新思考课程设计,审慎决定课堂中的提问设计和次序安排,有效串连学生思考,激发师生共创的精采对话。
2.适合学校决策与社群领导者:促进提问发展的关键理解,让提问不流于发散,也不只是事实表层的理解,更能聚焦在深层的意义,促进组织沟通品质。
3.适合家长阅读:让提问自然而然在亲子生活中深耕发芽,培养孩子主动好奇、思考探究的习惯。
各界好评:
这本书结合了作者长时间的教学经验及人生观察,有心法也有策略,引领读者进入问题的世界。让我们了解,更美好的未来就从向世界提问、向社会提问、向自己提问开始。 ──黄俊儒(中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台湾教育最欠缺的就是「提问力」!我认为《提问力》这本书是后一○八课纲时代的及时雨!只要愿意花时间好好参透这本好书的人,提问功力将会大增,引领孩子开始思考。 ──叶丙成(台大教授、无界塾创办人)
面对无常的未来与环境,比起找答案,更需要先问对问题。就像蓝伟莹老师这本新书所提醒我们的,不要那么容易接受既存的现实,试着再多问一点。去问,就对了。 ──廖云章(独立评论@天下频道总监)
试问下个世纪的孩子,面临资源缺乏、高度竞争的成熟社会到底需要什么能力?这本《提问力》给的不是答案,而是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大脑编写的一本操作手册! ──罗怡君(亲职沟通作家与讲师)
作者简介:
蓝伟莹
现任社团法人莹光教育协会理事长,是国内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推手,更是吸引数千名教师安心跟随的社群引路人。著作《教学力:深化素养学习的关键》荣获金石堂2019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
拥有国立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博士学位,离开体制内之前,曾担任台北市教育局中教科课程督学、台北市丽山高中教务主任与化学老师、新北市金陵女中秘书与化学教师。在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的交互激荡中,伟莹老师以学习共同体模式开放课堂,发展具学科素养的探究课程;在超过25年的教学资历中遇过不同特质的学生、父母与家庭,也充分了解学校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样貌。
现在,她是第一线学校与教师长期且深度的陪伴者,8年来踏遍全台各县市,了解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上面临的困境。透过为上百所学校、上千名教师的教学把脉过程中,理解教师的需求,不仅提供「客制化师资培育」,更将困难的教育哲学与课程专业概念,转化为更容易理解与实践的语言。透过支持成人来支持孩子,伟莹老师期许与学校、老师、父母与孩子并肩同行,成为更美好的自己;更鼓励父母与教师反思并解构自己的学习历程,帮助孩子朝「学习的专家」之路迈进。
目录:
推荐序 提问让人与众不同 黄俊儒
推荐序 台湾教育最欠缺的「提问力」! 叶丙成
推荐序 你想清楚了吗?你问对问题了吗? 廖云章
推荐序 用提问为自己大脑编写操作手册 罗怡君
自 序 欣赏那个爱提问的孩子
前言 想要好答案,先有好问题
WHY 问「思」篇——为什么提问?
你常提问吗?
不提问,不思考?
为什么要对他人、世界与自己提问?
WHAT 问「题」篇——什么是提问?
提问的情境有哪些?
提问的脉络有哪些?
提问的方法有哪些?
HOW 问「提」篇——如何提问?
「关键理解」如何决定?
「关键理解」如何探究?
「关键理解」如何引导?
「关键提问」如何提出?
提问如何更精准?
WHEN & WHO 问「用」篇——问对了吗?
亲子教养如何用心问?
学校学习如何精心问?
领导共好如何真心问?
开创未来如何学会问?
结语 未来,从提出好问题开始
序:
自序
欣赏那个爱提问的孩子
我从小就爱问个不停。
妈妈忙碌时如果没有空理会我,就会请我安静一点,如果请我安静无效,她就会运用「有效的方法」让我安静。每当我无法向人问问题时,便会自己开始提问与找答案,所以很多东西只要经过我的手就会坏掉了,而我的说词永远都是:「是它自己坏掉的,不是我弄的。」
现在回头想想,学龄前的我这样想很正常,我只是想要知道闹钟为什么会走、收音机为什么会有声音,而且我只是打开来瞧瞧而已,都是它自己不好,为什么会拼不回去了呢?可以想见的,我当然又受到妈妈运用「有效的方法」修理了一顿。
上小学后,我感兴趣的事物范围开始改变,例如当我听见大人总说「吃水果不要把籽吃进去,不然肚子里会长出水果来」,我当然不可能把籽全都吞进肚子里,试试看肚子里会不会长出水果,但我会找很多空的铁罐子,然后去外面挖许多土回来,只要有新的水果种子就把它种进土里,想要看看会变出什么来。虽然妈妈告诉我这样种子不能长大,说土不对、罐子不对,说了很多很多,但我就是想要试看看。
记得有一次下过雨后,我看到路面上出现好多小蜗牛,觉得很特别,回家拿了塑胶袋就冲出门。后来我抓了一袋小蜗牛回家,纯粹是出自好奇,并没有要做什么伟大的研究。当然,最后这些小蜗牛的尸体被妈妈发现了,罪魁祸首的我根本忘记我偷藏了一大袋在房间里,于是我又被蓝妈妈的「有效方法」管理了一番。
虽然我从小就是家中被「有效方法」管教最多的小孩,但却更激励了我的好奇心,让我更想知道「为什么」,或许在我心中更想知道的是,到底什么时候妈妈才会有空回答我的问题吧!我的父母虽然对我的行为很难招架,却常常在其他长辈或朋友面前说起我所做的事情,我听得出来也看得出来,其实他们并没有那么讨厌我的作为,这也让我更安心地继续维持好奇与提问的习惯,因为我知道他们还是很爱我的。
上学后,我发现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喜欢我的好奇与提问,但还好我从小受过妈妈的「锻炼」,至少还看得出什么表情和口气是表示老师快要受不了我了,所以我很聪明地只会对着愿意跟我一起讨论的老师说出我的疑问。回想起来,能够和愿意敞开心胸跟你讨论的人一起对话,真的是很过瘾的事情。也因为对事情保持好奇以及凡事都想搞清楚的习惯,求学时期的我即便是在许多讲述法的课堂中成长,就算老师们没有问我问题,我也会一直对自己提问,只要有我想不通的事情,只要是课本上或是老师的说明有跳跃或不顺之处,我就会想办法自己找答案。
那是个没有网路可以搜寻资料的年代,如果找不到答案只能找大人讨论,否则就得去图书馆里一本书、一本书地翻阅。我从来都不为了考高分而读书,只有一件事情会让我想要学习,那就是当我不懂或是想把事情搞清楚的时候。
至于我的好奇心是怎么来的?其实正是从那位喜欢使用「有效方法」管教我的妈妈那里来的,因此妈妈就是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
我的妈妈小学三年级后就因家庭因素无法继续读书,正因如此,她相当渴望学习,她也总是很努力地自学,每当遇到有不懂的地方就会想要知道,一有不会的地方也会马上问我们或问朋友。现在妈妈更厉害了,每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她都会自己上网找资料研究,目的就是想要让问题获得改善,我想这就是妈妈给我最好的身教吧!从前最受不了我这么调皮的人,却是影响我最深、也是我努力学习的对象,给了我一生最好的示范。
我很感谢在求学生涯中遇过的几位老师,他们是我第二个要感谢的人。
记得高中历史老师采用主题讨论的方式进行授课,历史期中或期末考试也是用非选题要我们表达想法;数学老师不只是给我们解题目的方法,还让我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思考与形成理论;国文老师花了许多时间让我们看到文本是如何构成,思考作家想传达什么;生物老师总是抱着一叠厚厚的最新杂志进教室,还提供许多补充资料让我们尽情翻阅,我永远都记得那份几乎快要出到一百题的月考考卷,里面有超过一半的题目都是非选择题。感谢老师们能够尊重我们的学习样态,愿意倾听大家的提问,让我能很安心地提问与思考。
因为这些对我影响深远的人们,以及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让长大以后成为老师的我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总会思考着:现象或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要让学生从不会到会,我应该要怎么安排教学次序以及提问?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有些细节是过去求学阶段没有厘清的,我也会重新学习一遍,因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或概念,就应该具有符合逻辑的思考历程。我自己重新经历了一次概念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每一个要引导学生的关键,都能知道该如何引导与触发。
进了研究所以后,是另一个学习上的大突破,因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大量资料的阅读,上课时间还能与老师和同学充分讨论,也有许多课程鼓励我们将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记得硕一时,我就针对好多门课做仔细的研究,透过观察、资料搜集与分析,让我更清楚学生学习的意义。而博士班后的学习更是如此,我的指导教授杨文金老师是个很尊重学生的人,老师总是说重点不是把书读完,而是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想法?所以每当我阅读经典后,总会不断地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内在对话,精炼自己的理论。谢谢我的指导教授总是要我们培养清楚的思维,建立自己的哲学,而不只是理解各种理论或哲思,也不是一味地仿作。即便我的想法不一定跟老师完全相同,但他总是要我们成为一个生产知识的人,他是我第三个要感谢的人。
最后,还要谢谢这些年来跟我一起努力的伙伴们,以及让我入校陪伴的老师们,你们是我第四个要感谢的人。在每一场工作坊中,或是当我进到每一所学校入校陪伴时,对于老师们想要设计的课程或是决定要放入课程的内容,我总是好奇地提出许多问题,因为我真心想要了解老师们在课程设计中是如何决定重要内容的,以及做这些安排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唯有透过不断地提问,才能帮助我们一同了解设计中许多没有被说出来的想法,这时的我是很真心地想向大家学习。
当我了解后,再依据对于课程设计的哲理与方法,透过提问协助老师们厘清决定或是发现困惑,接着一起找出答案。所以每一次工作坊或入校陪伴,我总是那个收获最多的人。此外,为了让自己在面对老师时可以说出更清晰的话语,我不断地解析自己的思考,解析自己如何理解世界,从中并了解到人们在面对理解世界时的困境,这样的自我解构历程也让我知道如何帮助他人解构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用更浅白的语词来表达它。
不知道是因为太过幸运的缘故,我总是遇到能接纳我的人,或是根本就是遇到跟我相似的人,不管如何,总是有人愿意欣赏我的好奇心。或许这是因为当我面对生活或工作上的事情,或是个人或众人的事务,我先提出的往往是问题,而不是给答案,让事情有了更多的弹性与更好的发展性。虽然我的身边仍有许多跟我不一样的人,但我很喜欢这样,因而让我永远留意差异,保持自己的好奇与弹性。而在与这些人互动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我仍能获得友善的回应,仔细想想,或许因为我的好奇与提问都是为了让事情更好,而不只是想让事情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这样的境遇,让我有更多机会去后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找出我为何能这样看待事情,为何能这样与人互动,又为何会这样设计课程,逐渐整理出自己的理念基础与实践方式,也才诞生出这本书。
这几年的教学现场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活跃,老师们认真地探求各种课程与教学,大家广泛地讨论与学习各种理论与方法,然而也有许多同词异义的情形存在,引起现场老师们的困惑、误解或是比较。我想每一种理论必然有其形成的背景与环境,也有其适用之处,都能帮助现场的人面对不同的情境。其中我最在意的是现场的教师们能否掌握意义,而不仅只满足于形式上的运用。无论在亲子互动、课程教学、班级经营或是组织领导等,方法永远只能被知道关键的人所用。我们能否让生活更为一致,建立面对人、事、物的相同态度,这才是我想传达与追求的重点,就像这一路以来那个永远会对自己提问的我。
欣赏那个爱提问的孩子,这会让他懂得欣赏自己,也会让他热爱探索世界,更会让我们的生命因为他而变得丰富。我们也要欣赏那个喜欢提问的自己,因为人生就是一段不停提问的旅程,我们永远都在探索自己的生命,虽然答案永远都在变动着,但却会愈来愈精彩。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变动与前进,唯有不断地提问,引出探询解方的历程,我们才有可能追求更好的未来。
提问,是终生持续的行动。
谨将此书献给蓝妈妈、指导教授杨文金老师,
以及曾经与我一起研讨课程的老师们!
商品介绍:
书名:《提问力:启动探究思考的关键》
作者:蓝伟莹
出版社:亲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1/11/25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626305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