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文字的意义,追求语句的优美,是为了传递故事。想想我们读过的童话故事、民间小说、古老神话等,偶尔会记得其中优美的文字,但难以忘记的是其中的故事。
举个例子,最近读《小说课之王》,里面其中一篇分析了经典文本《蓝色串珠项链》。荣哲说:“我推荐你阅读小说课之王后,把所有的文本都找来读一遍。”天啊!我就是这种乖徒儿。
在《蓝色串珠项链》的文本里,以圣诞礼物 - 蓝色串珠项链为线,串起了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故事。小女孩用微薄的储蓄,想要购买昂贵的宝石项链,故事主人翁-彼得竟然答应了,他有那么不会做生意吗?
不!“小女孩付出了人所能付出的高价。”彼得说:“她倾囊而出。”
“倾囊而出”有力的撞击了读者,表达了彼得背后的“善念”,成功激起了读者的思维。只能说彼得很会~但更会的当然是作者,撩起了读者的心,还用“项链”撞击了故事中人物的心。
小女孩被闪耀的项链吸引了;彼得被小女孩勾起了回忆;而当小女孩把项链送给自己的姐姐后,姐姐又被项链勾起了好奇,最后回到了店里遇见陷入痛苦回忆中的彼得。
这份礼物,理应是冷冰冰无情感的石头,却被一层又一层的情感交叠,把原本存有遗憾的情感,圆满了。
#详细可读原文
我喜欢荣哲的解读 - 不求回报的礼物。
彼得送出了一份不求回报的礼物,
最后获得了一份幸福和希望的礼物自己。
不求回报的人往往会失望,因为大都会有回报。
先别急着反对这个观点,因为你的回报就在来的路上了!
陈毅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