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常说与孩子玩游戏,要放下身份。
但作为成人,我们就算有意识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偶尔也会摆脱不了自己的习惯,喜欢在游戏中扮演带领者。
你可能会说:不!我是在引导他。
如果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不是他引导你呢?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验,
在玩游戏时,我会试图引导孩子,
但结果往往与目标南辕北撤。
因为我忘了,更多时候我需要当个“跟随者”。
孩子需要的不是专家,而是“跟班”。
当然,这里的跟班不是否定游戏治疗者/游戏培训员的带领,
我所谓的跟班其实就是这些专家常做的 - 跟随孩子。
举个例子,过去在幼儿园教学时,
孩子会自成一圈,在圈子里自己玩起游戏,
他们偶尔会提着想象的物品,来到你面前问你:
“你要的是面包还是汉堡包?”
我们大多数都会配合孩子,选择一种食物,
然后他们会假装煮好,假装送餐给你,你也会配合。
这样是我们常有的应对,
我们配合孩子的规则,扮演某种人物。
这样很好,你愿意配合孩子。
那你能不能从配合再往前一些,就是学习跟随孩子。
如果你曾经“阅读”过孩子玩游戏,你会知道,
对孩子而言,每件事,包括掷骰子、玩积木、丢玩具等,
都是一种沟通的信号,
偏偏大部分孩子都不会主动和你解释这些信号的含义。
陪孩子玩游戏,我们要学习说:“好啊!”,
然后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记住,是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在这个部分,我不是提倡不顾后果,
游戏里规则和界限是必须的,
孩子需要大人的监督和帮助来做任何事。
这里说的跟随孩子,是每次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时;
或是孩子玩游戏举棋不定,想了很久,最后做了一个很糟糕的决定时;
我建议你尝试热情回应:
“嘿,这样很酷,我怎么没想过?我们来试试看!”
而不是,“都跟你说这里你一定输掉,不信你自己看!”
孩子就会赌气,宁愿输给你看,这真的不是你的目的。
你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能力面对问题,
他们可能出乎你意料之外,找出更好的解决之道,
而这个过程他们为自己的想法思考,
你成为了最单纯的“跟随者”。
游戏中的“跟随者”,也可以适当为自己表达感受,
但你的表达可以变得不那么大人,如:
“求求你~~我都那么可怜了,你还要我这样吗?”
你不喜欢,你是可以表达的。
你还会发现,当你勇敢表达自己不喜欢,
孩子往往会觉得有趣,故意倒过来弄你,欺负你;
全都因为你活过来了!
你勉强自己陪他们玩一些自己觉得无聊和无趣的游戏,
最后自己不是打瞌睡,就是在一旁刷手机。
这样,他才会真正感觉不好啊!
跟随孩子,不是没有了自己,也不是把自己表现出多么优秀。
是你选择让孩子真正地去表达与展现自己。
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你会发现,
就算你在游戏中做的常常不符合他们心中的规定,
他们还会吵着和你一起游戏。
因为他们的抗议,是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
而你理解了他们某种深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