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译本在国内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行50余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她不仅伴随着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学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之路,而且也帮助众多普通读者获得了宝贵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世纪3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与时俱进,迄今已修订19次。每次修订既力图反映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进展,也保持其一贯的宗旨,即“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历久弥坚,历久弥新。本书译自英文原版《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较第16版已经有了大幅的修订,全书精简为16章,更新了数十万字和1000多篇参考文献,新增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两个专栏。同时,此次在译文上也进行了精心修订。与之前出版的精装彩印的典藏版相比,本版在书后增加了各章的练习题及专业术语表,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作者简介:
菲利普·津巴多,是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前主席,科学协会主席委员会(CSSP)前主席,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长达50 年。在过去的38 年里,他撰写并与格里格合著了《心理学与生活》,以及配套的《教学指南》和《学习指南》。因为主持广受欢迎的PBS 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他被世界公认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这部电视系列片至今仍在美国和全世界的中学和大学课程中广为使用。津巴多不仅热爱开展和出版关于各种主题的研究,而且也热衷于教学和参与公众及社会服务活动。津巴多一直是许多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硕果累累、富有创新的研究者,发表了350 多篇专业论文、通俗文章和书中的章节,出版了50 多部著作。为了表彰他丰硕的研究成果,美国心理学协会向津巴多颁发了E. 西尔格德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他还因为对人性的大量研究荣获瓦茨拉夫·哈维尔基金奖。津巴多目前在帕洛阿尔托大学心理学博士(PsyD)联盟项目任教,并在全世界发表演讲。他现在的研究关注英雄主义的心理学。
理查德·格里格,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在此之前,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在那里获得了Lex Hixon 社会科学杰出教师奖。格里格有关语言使用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已被广泛出版。其中有一系列研究探讨了有效沟通的心理过程。另外一个研究项目考察了读者陶醉于故事世界时体验到的认知和情绪变化。他的著作《体验叙事世界》(Experiencing Narrative Worlds)已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格里格是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和心理科学协会(APS)的会员。他还是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杂志的副主编。格里格是亚历山德拉引以为傲的父亲,亚历山德拉虽然只有18 岁,却已经为21 世纪的心理学与生活的许多方面提出了实质性的并且有价值的建议。蒂莫西·彼得森的指导和支持大大提升了他在长岛的生活。
王垒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1月就职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95.9—1996.8 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6.6—2003.12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Clifton 领导科学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2002—)。慕尼黑大学人类研究中心研究员(2002—)。2005.1—2005.5 伯克利加州大学Freeman访问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Research Professor (2006.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导专家成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工作压力、职业枯竭示范研究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创新群体成员(PI)。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1—201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编辑推荐: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心理学入门经典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19位教授联袂翻译
历经十年的修订与打磨,《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中文平装版全新登场
单栏留白,图文并茂,带给你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教授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
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晓林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教授
《*强大脑》节目嘉宾Dr.魏魏坤琳教授
倾力推荐
选择《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的9大理由:
1.经典理论与新近研究成果的完美结合。与第16版相比,全书精简为16章,增加了650余处研究资料,新增“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专栏以及便于自学的教学专栏。近十年来心理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近年的研究成果和趋势都反映在《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之中。
2.心理学基础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世纪30年代,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斯坦福大学等美国700多所院校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北京大学从1990年开始就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的课程教材。
3.享有盛誉的、绝搭的作者团队。开创《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因其卓著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于世,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被公认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认知革命”无疑是当代心理学的主流,而擅长认知心理学的理查德·格里格的加入则是对津巴多社会心理学专长的重要补充。
4.国内*流的译者团队。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新版在译文上进行了精心修订。
5.豪华而专业的编辑团队。六位编辑都拥有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怀着对经典的敬畏,对读者的负责,沉下心来,“用心雕刻”,在第16版中译本的基础上,翻译和编校质量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6.资深学术机构推荐。本书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推为普通心理学的引进版教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高校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用教材或参考读物。
7.贴近生活与实践。《心理学与生活》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将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8.读者好评如潮。2003年《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在国内出版中译本,十年来累计发行70万册。《心理学与生活》在豆瓣上的近万条评价中一半以上为五星,还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深受读者喜爱。在三大网店中有着一万多条的评论。
9.极好的阅读体验和完善的教学辅助。单栏留白,图文并茂,带给你更完美的阅读体验。书中穿插各种教学专栏,书后附专业术语表及288道习题及答案,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和自学的需要。
精彩书评:
90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读本科的时候,当时心理学教材并不多,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我们在系图书馆就发现了这本书,图文并茂,思想前沿。2007年我回到北大心理系工作,在开设普通心理学这门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选取一本好的教材,把心理学的知识全面展示给大一的新生,于是就想到了《心理学与生活》。据我所知,在这本书的使用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她都有很高的评价。
——方方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
津巴多先生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心理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很多书籍在西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学后辈。我们很多学校在用《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对我们社会、中国人民了解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的覆盖面非常广,看这本书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阶层。我作为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推广这样好的教材,同时也希望我们国内的作者们也能写出像津巴多先生这样popular的著作。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津巴多编写的《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的教课书和入门书的选择。不知道啥是心理学的同学,拿去读读。
——魏坤琳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强大脑》节目嘉宾
人的科学其实是关于生活的科学,这本书巧妙地把人的心理活动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演示出来,展示出来,让我们体味,让我们欣赏,让我们探索,让我们追究,所以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学的教科书。她的角度是新颖的,她的叙述是生动的,她的作者是伟大的,所以我是特别喜欢用这本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无论是在密歇根、伯克利,北大还是清华,都是我们老师非常喜欢的心理学教科书。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与东亚研究终身教授
建议真想了解心理学的,请看《心理学与生活》,北大心理系精心翻译,看了就能考心理学GRE,科普、备考一石二鸟。
——张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作为科普读物的心理学专业课书籍,这本书详细全面。非专业的人看了已经大概能明白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荐语
我的首本心理学读物是 《心理学与生活》,“个人成长”必读书籍。
——古典
生涯规划师,百万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豆瓣读者
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非常合适的一本入门教材。包括书中的参考材料列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心理学与生活的联系案例,都会让初学者感受到心理学不是那么神秘的,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读这本书,越读,我的心境越平和。
——豆瓣读者
目录:
菲利普·津巴多中文版序言 xv
第19 版中译本序言 xvi
第16 版中译本序言 xviii
致中国读者 xxi
前言 xxii
1 生活中的心理学 1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
统计学附录 43
3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53
4 感觉和知觉 86
5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128
6 学习与行为分析 157
7 记 忆 191
8 认知过程 232
9 智力与智力测验 275
10 人的毕生发展 304
11 动 机 350
12 情绪、压力和健康 381
13 理解人类人格 421
14 心理障碍 460
15 心理治疗 502
16 社会心理学 538
练习题 585
专业术语表 603
参考文献 628
精彩书摘:
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要领略心理学的独特性和统一性,你必须考虑心理学家们界定这一领域的方式,以及他们从事研究与实践的目的。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希望你能像一个心理学家那样去思考。在第一节里,我们将就此给你一个清晰而充实的概念。
定义
许多心理学家寻找下面这个根本问题的答案:什么是人性?心理学通过着眼于发生在个体内部的过程以及从自然或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力量来回答这个问题。有鉴于此,我们把心理学(psychology)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心智(mind)过程的科学研究。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部分:科学,行为,个体,以及心智。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心理学结论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基础之上。科学方法(scientificmethod)包括一组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我们将在第2章探讨心理学家如何操作他们的研究,届时会更加详细地阐述科学方法的特点。
行为(behavior)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主要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可观察行为。微笑、哭泣、奔跑、攻击、交谈以及触摸,这些都是你所能观察到的行为的常见例子。心理学家探索在既定的行为情境和更广泛的社会或文化环境中从事什么,以及如何行事。
心理学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个体——一个新生婴儿,一名青少年运动员,一个正在适应宿舍生活的大学生,一位面临中年转行的男士,或者一位因丈夫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正逐渐恶化而面临压力的女士。但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一个正在学习用符号进行交流的黑猩猩,一只走迷宫的白鼠,或者一只对危险信号做出反应的海兔。个体既可能在其自然栖息地也可能在实验室的控制条件下接受研究。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者也认识到,不理解心智过程,即人类的心理活动,就无法理解人类行为。许多人类活动是在个体内部发生的——思考、计划、归因、创造以及做梦。很多心理学家相信,精神过程代表了心理学探索的最重要的方面。稍后你将看到,心理学研究者们已经设计了许多巧妙的方法来研究心理事件和过程,从而得以揭示这些隐秘的体验。
这些关注点的结合阐释了作为独特领域的心理学。在社会科学中,心理学家主要关注个体的行为,社会学家则研究人们在群体或组织中的行为,而人类学家关注不同文化中行为的广泛背景。即便如此,心理学家们也汲取其他学者们的见识。心理学家们与生物科学的研究者特别是研究行为的大脑过程和生物化学基础的研究者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研究兴趣。心理学作为新兴的认知科学领域的一部分,针对人类的心智活动如何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应用数学的研究和理论相关联,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问题。作为一种健康科学,心理学与医学、教育、法律和环境研究都有联系,它寻求提升每个个体和集体的幸福感。
尽管现代心理学这种非同寻常的广度和深度对心理学家来说是乐趣的源泉,但对那些第一次探索这个领域的学生来说,无疑成为了一种挑战。心理学研究远比你最初期待的要多得多,因此,你也将从这本心理学导论中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学习这个领域的最佳方式是学会分享心理学家的目标。那么,就让我们开始细细思量这些目标。
心理学的目标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专业的基础。实现每一个目标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描述发生的事情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准确的观察。心理学家通常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behavioral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以及行为发生条件的观察报告。当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行为测量方法。
为了研究个体的行为,研究者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水平——从最宽泛的整体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水平。比如,假设你试图描述你在一个博物馆里看到的一幅油画(见图1.1)。在整体的水平上,你可能用标题“浴者”和作者“乔治·修拉”来描述它。而在具体水平上,你可能会叙述这幅画的特征:一些人在岸边晒太阳,其他人正在戏水,等等。在一个非常具体的水平上,你可能会描述修拉为创造这个场景而使用的绘画技巧——画中细微的小点。每一个水平上的描述都回答了关于这幅画的不同问题。
心理学描述的不同水平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在心理学分析的最宽泛的水平上,研究者探索复杂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人作为整体的行为。在这个水平上,研究者可能研究暴力、偏见的根源、精神疾病影响的跨文化差异。在下一个水平上,心理学家关注较为狭窄和精细的行为单元,比如对交通灯的反应速度、阅读过程中的眼动以及儿童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心理学家还可能研究更小的行为单元。他们可能通过确定大脑中存储不同记忆类型的部位、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负责视觉和听觉的感觉通路来探索行为的生物基础。每个水平上的分析都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最终通过整合之后,才能呈现心理学家所希望描绘的关于人类本性的完整因素。
不论观察的焦点宽窄如何,心理学家都在努力客观地描述行为。按照事实的本貌而不是研究者的期待或希望去收集它们,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一个观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偏差、偏见和期望——带进观察中,因此,防止这些个人因素混淆和扭曲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你将在下一章看到,心理学研究者已经发展出很多技术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解释发生的事情描述必须忠实于可察觉的信息,而解释却需有意地超越可观察到的现象。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其中心目标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规律模式。心理学家希望发现行为是如何运作的。当接下来发生的情形出乎意料时,为什么你会大笑?什么情况会导致一个人企图自杀或作奸犯科?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这些内部决定因素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内容。而其他因素则在外部起作用。例如,一个孩子试图取悦老师以赢得奖励,或者一个陷入交通堵塞的司机变得沮丧和怀有敌意。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之外事件的影响。当心理学家们寻求对行为的解释时,他们几乎总是同时考虑这两种类型的解释。例如,假设心理学家想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开始吸烟。研究者可能会认为某些个体特别倾向于冒险(内部解释),或者一些个体承受了大量来自同辈人的压力(外部解释)——或者,一种冒险的倾向以及某种情境下的同辈压力都是必要的(综合的解释)。
心理学家的目标通常是通过一个潜在的原因去解释多种行为。请看这样一个情境:你的老师说,要想得到一个好分数,每个学生就必须经常参加班级讨论。你的室友虽然总是对课程做了很好的准备,却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或自愿发言。老师批评他没有学习动力,并且认为他不聪明。这个同学也参加晚会但从不和陌生人说话,在自己的观点遇到孤陋寡闻者的质疑时也不公开维护自己的观点,而且在餐桌上几乎从不聊天。你的判断会是什么?什么样的潜在原因可能引起这一系列的行为?会不会是害羞呢?像许多极为害羞的人一样,你的室友不能按照社会所期望的方式去行动(Zimbardo&Radl,1999)。我们可以使用害羞的概念解释你室友的全部行为模式。
为了检验这些对原因的解释,研究者必须经常从事创造性的过程——检查收集到的不同种类的数据。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可以从零碎的证据中得到准确的结论。利用同样的方式,每个研究者必须具有一种见多识广的想象力,把已知和未知的事物创造性地整合起来。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使用他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对同一个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许多心理学研究都试图确定几种解释中的哪一种能最精确地解释特定的行为模式。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的预测是表述一个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对造成特定行为方式潜在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因此,如果我们相信你的室友是害羞的,我们可以有信心地预测,他在被要求和一个陌生人交谈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当不同的解释被用来说明某种行为或关系时,通常依据它们能做出多么精确而全面的预测来形成判断。如果你的室友很乐于与陌生人接触,我们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的判断了。
正如观察必须非常客观,科学预测的措辞也必须足够精确,以使它们能够被检验,在证据不支持的时候被拒绝。例如,假设研究者预测,一个陌生者的出现必定导致特定年龄以上的人类婴儿和幼猴表现出焦虑。我们可能想要检验“陌生者”这一因素来使得预测更加精确。如果这个陌生者也是一个婴儿而不是成人,或者这个陌生者是同一物种而非不同物种,那么人类婴儿或幼猴表现出来的焦虑会更少吗?为了改进未来的预测,研究者要在环境条件下创造系统性的变化,并且观察它们对婴儿反应的影响。
控制发生的事情对许多心理学家来说,控制是核心的、最强有力的目标。控制意味着支配行为的发生或不发生——启动行为,维持行为,停止行为,并且影响行为的形式、强度或发生频率。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设定有关条件以使行为受到控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的途径。贯穿《心理学与生活》全书,你都可以看到心理学家为了帮助人们控制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不同类型的干预。例如,第15章谈到了对精神病的治疗。我们也描述人们如何运用心理力量去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以及建立健康的行为,如有规律地运动(见第12章)。你将学到什么类型的教养行为能帮助父母与其孩子保持紧密的联系(见第10章);你将学到是什么力量使得陌生人在危急关头不愿伸出援手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力量(见第16章)。这些只是心理学家运用他们的知识来控制和改善人们生活的大量事例中的一小部分。从这个角度看,心理学家是一个相当乐观的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任何不合意的行为模式几乎都能通过适当的干预而得到矫正。《心理学与生活》也保持着同样的乐观精神。
……
前言/序言:
英文教材《心理学与生活》中译本2003年问世,已有12个年头了。这是一部优秀的心理学入门教科书,这一点,我在1990年开始用它作为北京大学公选课和心理学本科生必修课参考教材时,就已十分坚信。那时,用的是英文第10版。随后,这部英文教材一直在不断更新,证明了它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地普及心理学,使更多的学生和公众受益于心理学,2002年我联系新曲线出版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力先生,力荐此书。于是,就有了2003年10月该书第16版中译本的首发。
《心理学与生活》中译本出版以来,得到学界的好评和公众的追崇,畅销不衰。这不仅是由于这部教材写得好,更因为它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令人受益匪浅。这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以及心理学的社会价值,看到了心理学的魅力。 然而,毕竟2003年已经是一个年代前的故时了。第16版的内容也已略显陈旧。心理学这十多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有必要及时体现其崭新风貌。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所以,我们和新曲线公司商议,推出《心理学与生活》英文第19版的中译本。19版和16版,相隔十年有余。这十多年,也是中国社会大发展的时代。 这让《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中文本的面市尤其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现代中国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无论儿童还是老年,都在学习。有几岁儿童识得数千个中英文字词的,有耄耋老人学计算机的,有家政人员带着平板电脑上工的……这里有早期智力开发的问题,有延缓老年痴呆的问题,有如何在信息时代职场中数字化生存的问题。所有这一切都和心理学密不可分。心理学能提供帮助。
现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创新与机遇的社会。知识在发现,技术在发明,生生不息,让整个社会充满发展活力。在这里,人们体验知识就是力量,体会到知识如何改变命运,体认到知识塑造人的精神境界的力量。学子们的发奋苦读,学者们的攻关,商场上的打拼,经营模式的创新,各界的变革……这一切,都伴随着复杂的心智结构和观念模式的变迁过程。要让这些过程来得更加顺畅,更有效率,更富质量,心理学能提供帮助。
现代中国是一个富于竞争的时代。教育、科学、技术为时代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基于知识和智慧的竞争成为社会生活的固态成分。危机意识无所不在。不在竞争中崛起,就在竞争中消亡……无论学校的学生还是各类组织的员工,都被卷入竞争的大潮。如何不输在起跑线上,如何赢在冲刺阶段,如何提升职场动力,如何远离“脑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心理学能提供帮助。
当今中国是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压力山大”成为今天校园和职场最雷人的流行语,也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解压,如何活得不那么纠结,如何不那么情感耗竭,如何让心情更阳光、更爽……是人们痴迷求解的话题。心理学能提供帮助。当今中国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所有的人都满怀梦想。人们渴望更充实、更开心、更幸福,活得更高效、更有质量,让自己富有拥抱所有的日子的正能量。心理学能提供帮助。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有心理学。心理学是人生指南针。这也是心理学不断发展的社会基础和重要动力。《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中译本正是在这一动力推动下问世了。在这个非常时刻,要特别纪念我系已故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原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王甦先生。当年翻译第16版时,我邀请王甦老师参与组织译校工作并请他翻译原版序言,王甦老师欣然应允。但遗憾的是,他走的太匆忙了,没能看到第16版的中文本,只差那么几天!我想以这第19版的问世告慰他,感谢他对本书乃至中国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做出的贡献!
要感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各位同仁,他们的精诚合作、大力支持、专注投入、无私奉献,使本书得以顺利付梓。
要感谢新曲线出版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力先生,他对心理学的热爱令人感动。没有他执着的支持,就没有本书的问世。也要感谢刘力先生领导的团队,特别是编辑刘冰云、王伟平、赵延芹、常玉轩、刘丽丽,他们为本书的翻译编辑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要感谢培生公司和人民邮电出版社,他们对本书的出版十分关心。本书能如此酷炫,有赖于他们的大力支持。最后,要感谢本书的读者。他们认真阅读本书,热忱传播本书里的心理学知识,也对本书的翻译提出过许多有益的建议。他们对本书的热爱,使我们感到极大的欣慰。愿心理学为所有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增光添彩!
王垒
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AP)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2014年9月于北京大学
商品介绍:
书名:《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国] 菲利普·津巴多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品方: 新曲线
原作名: Psychology and Life
译者: 王垒
出版年: 2016-1-1
页数: 724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5409362